工会

     首页 » 工会教代会 » 教代会 »
广州医学院“十一五”本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08-09-28

广州医学院教代会第五届二次会议文件
 
广州医学院“十一五”本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讨论稿)
 
专业建设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托,决定着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规格,体现着高等院校的办学实力与办学水平。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本科专业的建设与改革,是激发先进的办学理念、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为主动适应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新要求,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对本科专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根据《广州医学院“十一五” 发展规划》的要求,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十一五”期间,我院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主动适应21世纪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要,突出学院的办学优势与人才培养特色,以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为核心,以专业基本建设为基础,以就业市场为导向,以课程体系优化与教学内容改革为重点,结合我院办学条件、学科发展和师资队伍的实际情况,分类别、分层次、有计划地开展专业建设,实现培养21世纪卫生事业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的目标。
二、建设与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以我院“十一五”发展规划为指导,以国家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目录为依据,以专业结构调整和新专业建设为重点,以办学条件为基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调整专业结构,积极拓宽专业口径,采取全面建设和重点建设相结合的方针,分期、分批、分级推进我院专业建设。通过强化传统优势专业,培育名牌专业,有计划开拓新专业,大力发展与医学相关的理、工、管理等交叉学科、新兴学科的新专业,使专业设置更加合理,专业数量与学校规模相适应。
(二)具体目标。
1、传统专业建设。对我院具有传统优势的: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影像学专业与医学检验专业,要在现有条件基础上,积极进行改革,使医学学科专业保持旺盛的活力,带动新专业的建设。一方面保持本专业的特色和优良传统,另一方面积极调研,充实专业的结构和内涵,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结构,以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
2、新办专业建设。根据21世纪国家卫生事业发展和学校发展的迫切需要,在目前以医学为主,兼有理学、工学、管理学等四大学科门类13个本科专业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开拓新专业,大力发展与医学相关的理、工、管理等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的新专业。学院计划在今后五年内,在建设好10个新专业的基础上,每年申报新增1~2个本科专业,到2010年使专业数达到20个,并确保新设专业达到国家普通高校本科教学的良好评价标准。
3、名牌专业建设。发挥我院传统办学优势,加强与重点学科相匹配的特色专业建设,结合学院自身特点,建设体现我院特色的名牌专业。目前,省级名牌专业3个,市级名牌专业4个。学院计划在“十一五”期间,对各专业进行分批建设,力争到2010年再增加1~2个深受社会欢迎、水平较高、在省内外具有明显优势的专业。使名牌专业培养的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就业等方面要明显优于同类院校相同专业的学生。
三、基本要求
(一)明确专业发展方向和专业特色
学院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要加强宏观调控,整体上把握专业建设方案,对不同类型的传统专业及专业设置都要有不同的实施计划。每一个专业必须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找准定位,把握发展方向。同时努力拓宽专业口径,形成专业特色。
(二)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全面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认真探索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的质量标准,深入研究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明确高素质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社会发展和学院特色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
(三)加强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改革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根据学院学科专业的布局,根据学科门类标准统一规划,建立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本着“突出主干课,减少必修课,丰富选修课,加强实践课”的原则,明确专业定位,突出人才培养特色,加强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同时,开展与各有关课程配套的教学大纲、教材建设工作,尽快将本学科领域前沿的优秀学术成果反映到教学内容中去。
(四)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注重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队伍的培养
对于传统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师资梯队的完备、师资学历层次的提高和职称结构的合理化;对于新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要加大引进、培养的力度,尽快形成合理的师资梯队,保证专业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要进一步完善学科带头人、专业负责人制度,以形成知识结构合理、梯队层次明显、具有发展潜力的师资队伍为目标,鼓励教师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同时,抓紧抓好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后备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工作;鼓励中青年教师攻读博士、硕士学位和参加较高层次的专业进修。要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培养和造就一批有较高教学水平与学术造诣的学科专业带头人。
(五)加强专业实验室和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
加快实验室建设步伐,尤其是新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构建立体实践教学体系,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加强专业实践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实习基地在专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六)规范教学文件建设
学院要根据学科发展趋势与专业定位不断规范教学文件建设,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实践教学大纲,要在教学内容上充分体现专业特色与人才培养特色,寻求专业突破口,将教学内容改革与学科专业发展趋势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反映学科前沿及专业发展动态。
(七)加强教学研究、改革与实践
学院要根据专业建设与发展需要,开展一些高层次的具有前瞻性、探索性的规划类教学改革立项研究。加强高教研究工作,扩大研究范围,提高研究层次,在研究内容与水平上都要有新的突破,并根据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各二级学院既要在宏观层面上深入研究各自的定位与规划,又要在微观层面上不断探索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关于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与实践。学院要加强对教学改革的总结,形成一些针对性强、目的明确、指导意义重大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改革成果。同时,要进一步发挥教学改革的指导作用,加强教学成果的推广与应用。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及部门间的协调配合
专业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学院及各有关职能部门应加强对专业设置、专业调整的宏观指导,使专业建设有计划、分步骤逐步推进。各部门应积极配合、共同努力,切实解决专业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当专业建设与局部利益相冲突时,必须以学院的长远发展和利益为先。
(二)实行专业建设负责制
学院及二级学院要确定专业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各二级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指导各二级学院的专业建设,督促检查其专业建设进展情况。各二级学院应根据社会需求和学院发展、当前急需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制定专业建设及发展规划,确定各专业的发展特色及优势,提升我院专业的社会地位。学院相关部门应配合好专业建设的有关工作,专业建设要列入年度工作计划。
(三)增加专业建设的经费投入
“十一五”期间,学院将增加专业建设的经费投入,每年增拨专项经费对专业进行建设。包括教学仪器设备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手段建设、教学资源建设和图书资料的购置等。学院对专业建设经费采取按年度下拨、分期分批逐年建设的办法,每年集中部分经费投入到一些专业中进行重点建设。
(四)建立专业建设的相关制度
制定、完善《广州医学院专业设置与调整管理规定》、《广州医学院专业建设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定期督促、检查各专业建设的进展情况,并配套相应的激励措施,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
 (五)正确处理好数量与质量、规模与效益的关系
从我院的性质、办学定位、服务方向和实际办学条件出发,坚持数量、质量、规模、效益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原则,注重以内涵发展为重点,建立主动适应社会变革需要的自我发展、自我调整的专业建设机制。

附件:
 
广州医学院本科专业设置一览表
 
二级学院
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
开设时间(年)
学科门类
授予学位
学制(年)
基础学院
药学
100801
2004
医学
理学
4
生物技术
070402
2005
理学
理学
4
生物医学工程
080607
2005
工学
工学
4
人文学院
应用心理学
071502
2003
理学
理学
5
公共事业管理
110302
2003
管理学
管理学
4
第一临床学院
*临床医学
100301
1958
医学
医学
5
口腔医学
100401
2004
医学
医学
5
医学检验
100304
1989
医学
医学
5
第二临床学院
*临床医学
同上
 
 
 
 
麻醉学
100302
2004
医学
医学
5
医学影像学
100303
1992
医学
医学
5
康复治疗学
100307W
2005
医学
理学
4
护理学院
护理学
100701
2002
医学
医学
4
公共卫生与全科医学学院
预防医学
100201
2004
医学
医学
5
*临床医学
(全科医学)
100301
2001
医学
医学
5
 
 
 
 
 
版权所有:广州医科大学工会
地址:广州市番禺区新造镇  电话:020-37103046  邮编:511436